Produced by Choby Cheng

 括異志》,宋張師正著。十卷。多記朝野人物奇聞異事,內容多屬命運天定,善惡有報之類。《郡齋讀書志》卷一三著錄十卷,二百五十篇,魏泰為之序。《宋史•藝文志》亦著錄。今傳《四部叢書刊續編》本十卷,為明正德時人虞山逸民俞洪重依宋本抄錄,無魏序,僅存一百三十三篇。另《說郛》涵芬樓本卷四四與宛委山堂本一一六各載《括異志》七則,互不相同,均有明抄本未載之佚文。

張師正(1016-?),字不疑。襄國(今河北邢台)人。進士及第,換遙郡防禦使。嘉祐中,知宜州。治平初,為荊南鈐轄。三年(1066),為辰州師。熙寧十年(1077),為鼎州帥。師正與魏泰、文瑩等有交往。著有《倦游雜錄》八卷,今存一卷;《括異志》十卷。(以上按《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及《中國文學家大辭典•宋代卷》,中華書局,2004年)是次錄文,據白化文、許德楠點校之《括異志》(中華書局,1996年)。該書是以《四部叢書》本為底本,以清鈔本及正德本,與及現存《永樂大典》中所錄各則參校,並從《說郛》本輯入佚文七則。為省篇幅,網絡版暫不出校記,但個別字及輯佚部分則據校語及收於《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一書之《括異志》有所補訂。

目錄

卷一

宋州狂僧    黑殺神降    來和天尊    樂學士    司馬待制後苑亭    衡山僧    南岳真人    會聖宮    曹門謠    陳靖    醴泉觀    賈魏公    大名監埽    僕射廳    呂樞密

卷二

盛樞密    余尚書
    郎侍郎    劉密學    劉待制    楊省副
  魏侍郎    司馬少卿    梁學士    張郎中
 韓侍中    張職方    陳少卿    楊狀元    郭
延卿

卷三

馬少保    潘郎中    樂大卿    徐郎中    劉太博    刁左藏    呂郎中    錢齋郎    邢文濟    蒿店?檢    王廷評    樊預

卷四

陳省副    王待制    石比部    曹郎中  陸龍圖    宋中舍    馬文思    陳太博馬仲載    夏著作    冀秘丞    梁寺丞    楊郎中    張太博    楊從先

卷五

李參政    梅侍
讀    韓宗緒    南州壬子    李侍禁    李氏婢
    李比部    胡殿丞    謝判官    劉觀察宅
   柴氏枯棗    僧緣新

卷六

王少保    范參政    麥道錄    楊道人    李芝    張白靜長官    率子廉    許偏頭    張翰

卷七

張龍圖    孫副樞    芙蓉觀主    曾屯田    郭上?    牛用之    畢道人    段榖    方道士  高閬    孫鍇    楊貫    張酒酒

卷八

明參政    徐學士    魚中丞    祖龍圖    尚寺丞    高舜臣    王慶    孫翰林    黃遵劉德妙    稅道士    寇萊公    魏進士    德州民

卷九

毛郎中    崔禹臣    張郎中    張司封    薛比部    陳良卿    羅著作    陸長緒   寇侍禁    張尚書    姜定國    傅文秀 胡郎中    僧行悅    康定民    鄭前    陳州女厲

卷十

鍾離發運    蔡侍禁    白鬚翁韓元卿    李敏    樂平港鼉    遵道者    董中正    同州村民

輯佚

費考先    劉燁    馮拯    王元規    嬰怪    李德裕繫幽獄    女子變男

卷一宋州狂僧太祖仕周日,尚未領宋州節鉞。時有狂僧?彈走荊棘中,顧謂人曰:「此地當出天子。」又顯德末,一人青巾白衫,登中書政事堂,吏批其頰,曰:「汝是何人,敢至此!」其人曰:「宋州官家遣我來擒見宰相范質。」質曰:「此病心耳,安足問。」遂叱去。其後太祖果自歸德軍節度使受禪,遂升宋州為應天府,後號南郡。一名南京,事具國史。

黑殺神降開寶中,有神降於鳳翔府俚民張守真家,自稱「玄天大聖玉帝輔臣」,其聲嬰兒,歷歷可辨,遠近之民禱祠者旁午。太祖召至京師,設醮於宮廷。降語曰:「天上宮闕成,玉鎖開,十月二十日陛下當歸天。」藝祖懇祈曰:「死固不憚,所恨者幽、并未并。乞延三數年,俟克復二州,去亦未晚。」神曰:「晉王有仁心,歷數攸屬,陛下在天,亦自有位。」時太宗王晉,為開封尹。太祖命繫於左軍,將無驗而罪焉。既而事符神告,太宗踐祚,度守真為道士,仍賜紫袍,遂營廟於盩厔之太平鎮。神位次序、殿廡規模,一由神授。仍尊黑殺,號為翊聖。至仁宗朝,追謚守真為傳真大法師。事見《翊聖別傳》。

來和天尊刑部尚書楊公礪為員外郎時,常夢人引導,云:「謁來和天尊。」及見天尊,年甚少,睟穆之姿若冰玉焉。楊公伏謁,天尊慰藉之甚厚。及覺,莫諭其事。後章聖皇帝育德儲闈,尹正神州,楊公入幕,始謁而歸,語諸子弟曰:「吾適謁皇太子,乃吾頃夢來和天尊之儀狀也。」事在礪本傳。

樂學士樂學士史,景德末為西都留臺御史。嘗夢一人,具冠服,稱帝命來召,共行十餘里,俄見宮闕壯麗,殆非人世。因問使者,云:「此帝所也。」既陛見,帝謂曰:「而主求嗣,吾為擇之,汝姑伺此。」少選,導一人至,氣色和粹,似醺酣狀。帝謂曰:「中原求嗣,汝往勿辭。」即頓首祈免者再三。帝曰:「往哉!惟汝宜。」遂唯而去。旁拱立者謂史曰:「此南岳赤?李仙人也,嘗酣於酒。」帝急呼史至前,曰:「適見者,主之嗣也。」寤而識之。既而密以聞,具述所夢,曰:「宮中不久有甲觀之慶。」明年神文誕聖。退安處士劉易嘗記斯事。

司馬待制故天章閣待制司馬公池,乾興中以職官知光山縣,秩滿,考績於吏部。時章聖臨御,一夕,夢引對於便殿,仰視黼座,狀甚幼沖,既覺,竊語交親,以謂改官之期方遠。銓司既質成課,將取旨,會真宗不豫,神文以皇太子監國,引見資善堂,仰視睿姿,一如所夢。事見龐相國所撰《司馬公神道碑》。

後苑亭嘉祐末,仁宗於後苑建一亭,題其榜曰迎曙亭。未幾,神文棄天下,英宗嗣位,則亭之名豈徒然哉!昔漢昭帝時,上林柳葉蟲蠹成字,曰:「公孫病已立。」霍光既廢昌邑,立戾太子之孫,是為宣帝,實名病已。唐宣宗晚年,長安小兒疊布蘸水,向日捩之,謂之「拔暈」,懿宗果自鄆王嗣立。以今方古,事實符契。古語有云:「乾鵲噪而行人至,火花燃而得酒食。」此言雖小,可以喻大。況王者之興,豈無開先之兆也?異哉!

衡山僧嘉祐八年三月,衡山縣僧某來湘潭幹事。既畢,歸衡山,至中途,宿逆旅。忽夢行道中車騎戈甲,旌麾儀衛,去地丈餘,躡空北去。僧伏道左,少時既過,復前。又逢數騎,叱之曰:「安得犯蹕!」僧自疏得免,因問:「何官也?」曰:「新天子即位,南岳神往受職耳。」僧既覺,明日至衡山,白所夢於邑令。令戒僧曰:「秘之,勿妄言。」後數日,聞仁宗遺詔至,考其所夢之夕,正月二十九日也。《金匱》云:「武王勝殷紂,大雪平地盈丈,旦日有車馬詣軍門,行無轍?。太公曰:『此四海之神洎河伯來受職也。』因祀之,約束而去。」與此正類。李時亮云。

...

BU KİTABI OKUMAK İÇİN ÜYE OLUN VEYA GİRİŞ YAPIN!


Sitemize Üyelik ÜCRETSİZ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