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ed by Sally Yu

搜神記卷一

  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穀,故天下 號神農也。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 ,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 辛時,復為雨師,遊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赤將子轝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啗百草華。至堯時,為木工。能 隨風雨上下。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謂之繳父。

  寧封子,黃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異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
    色煙。久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
    骨。時人共葬之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

  偓佺者,槐山採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長七寸。兩目更方。能飛
    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松者,簡松也。時受服者,皆三百歲
    。

  彭祖者,殷時大夫也。姓錢,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而
    至商末,號七百歲。常食桂芝。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云:禱請風雨,莫
    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今日祠之訖地,則有兩虎跡。

  師門者,嘯父弟子也。能使火。食桃葩。為孔甲龍師。孔甲不能修其心意
    ,殺而埋之外野。一旦,風雨迎之。山木皆燔。孔甲祠而禱之,未還而死
    。

  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 ,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 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 」山下立祠數十處。

  崔文子者,泰山人也。學仙於王子喬。子喬化為白蜺,而持藥與文子。文
    子驚怪,引戈擊蜺,中之,因墮其藥。俯而視之,王子喬之尸也。置之室
    中,覆以敝筐。須臾,化為大鳥。開而視之,翻然飛去。

  冠先,宋人也。釣魚為業。居睢水旁,百餘年,得魚,或放,或賣,或自
    食之。常冠帶,好種荔,食其葩實焉。宋景公問其道,不告,即殺之。後
    數十年,踞宋城門上,鼓琴,數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祠之。

  琴高,趙人也。能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
    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之。曰:「明日皆潔齋候
    。」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魚出,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
    乃復入水去。

  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數行火。火一朝散上,紫色衝天。公伏冶下求
    哀。須臾。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
    以赤龍。」至時,安公騎之,從東南去。城邑數萬人,豫祖安送之,皆辭
    訣。

  有人入焦山七年,老君與之木鑽,使穿一盤石,石厚五尺,曰:「此石穿
    ;當得道。」積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訣。

  魯少千者,山陽人也。漢文帝嘗微服懷金過之,欲問其道。少千拄金杖,
    執象牙扇,出應門。

  淮南王安,好道術。設廚宰以候賓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詣門求見。門 吏曰王,王使吏自以意難之,曰:「吾王好長生,先生無駐衰之術,未敢 以聞。」公知不見,乃更形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見之,盛禮設樂, 以享八公。援琴而絃,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來下 兮。公將與余,生羽毛兮。升騰青雲,蹈梁甫兮。觀見三光,遇北斗兮。 驅乘風雲,使玉女兮。」今所謂淮南操是也。

  劉根,字君安。京兆長安人也。漢成帝時,入嵩山學道。遇異人授以祕訣 ,遂得仙。能召鬼。潁川太守史祈以為妖,遣人召根,欲戮之。至府,語 曰:「君能使人見鬼,可使形見。不者,加戮。」根曰:甚易。」借府君 前筆硯書符,因以叩几;須臾,忽見五六鬼,縛二囚於祈前。祈熟視,乃 父母也。向根叩頭曰:「小兒無狀,分當萬死。」叱祈曰:「汝子孫不能 光榮先祖,何得罪神仙,乃累親如此。」祈哀驚悲泣,頓首請罪。根默然 忽去,不知所之。

  漢明帝時,尚書郎河東王喬,為鄴令。喬有神術,每月朔,嘗自縣詣臺。 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臨至時,輒有雙鳧,從 東南飛來。因伏伺,見鳧,舉羅張之,但得一雙舄。使尚書識視,四年中 所賜尚書官屬履也。

  薊子訓,不知所從來。東漢時,到洛陽見公卿,數十處,皆持斗酒片脯候 之。曰:「遠來無所有,示致微意。」坐上數百人,飲啖終日不盡。去後 ,皆見白雲起,從旦至暮。時有百歲公說:小兒時見訓賣藥會稽市,顏色 如此。訓不樂住洛,遂遁去。正始中,有人於長安東霸城,見與一老公共 摩挲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已近五百歲矣。」見者呼之曰:「薊先 生小住。」並行應之。視若遲徐,而走馬不及。

  漢陰生者,長安渭橋下乞小兒也。常於市中丐,市中厭苦,以糞灑之。旋 復在市中乞,衣不見污如故。長吏知之,械收繫,著桎梏,而續在市乞。 又械欲殺之,乃去。灑之者家,屋室自壞,殺十數人。長安中謠言曰:「 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穀城鄉平常生,不如何所人也。數死而復生。時人為不然。後大水出,所 害非一,而平輒在缺門山上大呼言:平常生在此。云復雨,水五日必止。 止,則上山求祠之。但見平衣杖革帶。後數十年,復為華陰市門卒。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通。嘗在曹公座,公笑顧眾賓曰:「今 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者,吳松江鱸魚為膾。」放曰:「此易得耳。」 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公大拊掌,會者 皆驚。公曰:「一魚不周坐客,得兩為佳。」放乃復餌釣之。須臾,引出 ,皆三尺餘,生鮮可愛。公便自前膾之,周賜座席。公曰:「今既得鱸, 恨無蜀中生薑耳。」放曰:「亦可得也。」公恐其近道買,因曰:「吾昔 使人至蜀買錦,可敕人告吾使;使增市二端。」人去,須臾還,得生薑。 又云:「於錦肆下見公使,已敕增市二端。」後經歲餘,公使還,果增二 端。問之,云:「昔某月某日,見人於肆下,以公敕敕之。」後公出近郊 ,士人從者百數,放乃賚酒一甖,脯一片,手自傾甖,行酒百官,百官莫 不醉飽。公怪,使尋其故。行視沽酒家,昨悉亡其酒脯矣。公怒,陰欲殺 放。放在公座,將收之,卻入壁中,霍然不見。乃募取之。或見於市,欲 捕之,而市人皆放同形,莫知誰是。後人遇放於陽城山頭,因復逐之。遂

...

BU KİTABI OKUMAK İÇİN ÜYE OLUN VEYA GİRİŞ YAPIN!


Sitemize Üyelik ÜCRETSİZDİR!